我院举办“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

作者: 时间:2021-04-14 点击数:

 

2021411日,由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主办的“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的研讨会”成功举办。我院黄日涵老师主持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分为“当前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政策”两个专题,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厦门大学等10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2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华侨大学社科处、智库办;信息专报中心的相关同志也参加了会议。

 

                                              

在第一专题“当前国际形势”发言中,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栋教授提出

疫情对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格局没有产生颠覆性和根本性影响,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经济全球化背后的基本的经济规律没有改变,第二,从历史角度看,在逆全球化之后,往往伴随着,由技术进步推动进一步的经济全球化。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龙兴春教授认为,加勒万河谷事件后,印度从官方到民间急剧的倒向美国。但印度倒向美国有很多制约因素:一是中印之间的冲突不会真正上升到战争层面;二是美国能产业转移的行业较少,印度很难在对美合作中获得利好;三是俄罗斯因素的制约;上海交通大学刘宏松教授提出中美的国际竞争主要体现在国际主导权的竞争和国际经济竞争力的竞争。拜登上台后,美国开始重回国际组织。同时美国试图拉盟友构建亚太疫苗供给机制,试图平衡中国因“疫苗外交”而获得在东南亚的影响力。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院研究员,《当代亚太》执行主编高程认为疫情的危机,并没有弥合中西方国家间的裂痕,加强中西方国家间合作。反而由于在抗疫情中,反应出的中西方对公共安全的不同认识和社会伦理的差异,使双方的分歧进一步扩大。中国疫情期间,反应出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加深了西方对“中国威胁论”的认可,加剧了中国和西方一些国家的对立。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副院长葛红亮提出随东南亚在中美竞争中的地位上升,中美和东盟之间形成了一个三角关系。一方面,东盟和中国在形成地区性秩序上有共识,另一方面,东盟国家对美国重返亚太表示了兴趣。在中美和东盟间三角关系中,存在着中美竞争的拉力和东盟与美国关系的不确定性以及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张力。复旦大学朝鲜韩国研究中心郑继永主任认为新冠疫情对朝鲜产生了极大影响。自武汉疫情暴发第二天,朝鲜的全面封闭措施,虽起到了良好的防疫效果,但也导致国内经济困难,供给制难以维系。这促使朝鲜表现出强硬的外交态度,以维护内部团结。

在第二专题“中国外交政策”发言中,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周桂银教授认为中国外交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坚持“有限对有限”的原则,既中国外交要保持克制和谨慎;二是要坚持底线原则,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主权;三是要坚持持久性原则,以维护国家的可持续崛起为目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经政所徐秀军研究员提出中国外交,表现出了三个特征:一是国际互动性提高,这源于中国海外利益增多;二是外溢性增强,这是中国经济实力提高的重要结果。三是,内生性上升,外部性事件对中国外交的影响增强。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刘丰教授认为,拜登政府将沿续印太政策,以制衡中国,维护美国霸权地位,但会调整和修复与盟友的关系。拜登政府想制衡中国比五年前更加困难,原因在于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已大幅提升,并且随RCER的签署和“一带一路”,中国的地区影响力在不断上升,同时美国及其盟友确深受内部问题牵制。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秋彬教授认为中国的战略选择,第一要张弛有度,避免过度刺激美国;第二要主动引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增强中国战略主动性;第三,要注意自身优势,巧用经济杠杆,瓦解美国的盟友体系。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虞群副教授提出中国在疫情期间的军事外交的特点:一是积极参与国际抗疫,彰显大国责任;二是,以高度的战略自信,捍卫国家利益;三是,聚焦备战,增强国际军事的务实合作。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国际论坛》杂志编辑部主任王明进认为,当前中国处在崛起阶段,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美国不仅认为中国对其产生了经济威胁,还产生了价值观威胁。中美竞争有陷入新冷战的风险,但中美竞争和苏美竞争有所不同,在价值观威胁方面,美欧之间没有达成像当初一样的广泛共识。

服务国家外交工作大局、中心工作是华侨大学作为部属院校的责任和义务。本次研讨会,是福建省高校特色智库的系列研讨会之一,也是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项目资助的专题研讨会。


地 址:中国 福建 厦门 集美大道668号 邮编:361021

电 话:0086-592-6162101 E-mail:cir@hqu.edu.cn

版权所有 1996-2019 华侨大学 闽ICP备05005476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