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依托夏季学期 多措并举推进复合型人才培养

作者: 时间:2024-07-31 点击数:

学院充分利用夏季学期,以科研引领教学为抓手,通过开展实践调研、举办“跨界”讲座以及本科生论坛等多种形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学术涵养、实践技能、国际交往能力和创新思维,大力推进复合型人才培养。

笃行专业实践,强化学院“大思政”建设

学院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成功地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科创竞赛实训》课程开展的实践教学中,学生们在任课教师的带领下走进杏林湾党群服务中心,亲身体验基层治理的现代化与创新机制。通过参观学习,学生们不仅了解了杏林湾“红动湾上”党建品牌的工作成果,还在亲身参与中增强了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这一实践活动打破了学生们对党群服务中心的“刻板印象”,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了基层党建创新的不断推进,以及对社会治理创新的探索。

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教学活动

在《侨乡调查》课程的户外实践中,任课教师带领学生走进集美区的城内村和马銮村,通过实地调查,学生们深入了解了侨乡的历史文化、社会变迁以及发展现状,不仅让学生对侨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还激发了他们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学院还组织师生前往龙岩市永定区金砂红色小镇,调研中央红色交通线教育基地,加强对国家安全发展历程的认知;组织师生前往同安区军营村,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军营村和白交祠村调研指导的谆谆教诲,深切感受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工作中心系群众、实事求是、攻坚克难的政治品格。

科研领航教学创新,筑牢学术型人才培养基石

学院自2020年开始设立“科研引领教学”课题立项活动。迄今为止,已设立了40余项课题,吸纳了百余名学生参与,大大提升了本科生的学术涵养和创新能力。7月24日上午,学院举办2023年度“科研引领教学”优秀课题成果评选暨2024年新项目发布会。2023年度立项的9个课题负责人分别就课题研究进展、主要学术发现等方面进行了汇报,展示了丰硕的学术成果。经过评委老师的评审,共评出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此外,会上还发布了2024年度新课题,有13项课题供同学们申报并组队。

2023年度“科研引领教学”优秀课题成果评选暨2024年度新项目发布会现场

7月25日,学院成功举办了第三届本科生论坛。本届论坛设有4场专题研讨,议题涵盖了“中美关系”“区域国别与‘一带一路’”“中国国家安全”“华侨华人与文化交流”等当前国际热点和学术前沿,共有19篇论文入选本届论坛。同学们汇报后,评委老师围绕论文选题、结构、理论方法、创新性、文献来源等方面进行现场点评和评分,最终评出一二三等奖。

国际化视野拓展,助力复合型人才培养新高度

学院在暑期学期安排了一系列国际化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国际交往能力。学院开设了面向大二大三学生的全英文《国际学术交流能力训练》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英语沟通能力和国际交流技巧。同时,学院还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活动。7月8日至11日,由福建省教育厅、华侨大学联合主办的2024福建中美青年交流营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厦门实践”环保志愿活动在华侨大学举行。18位“关·世界”志愿服务队队员作为志愿者参与其中,与中美营员共同度过了四天的交流时光。他们不仅学习了生态环保知识,还增进了跨文化友谊,展现了华大学子的友好形象。

志愿服务队队员参与2024福建中美青年交流营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厦门实践”环保志愿活动

此外,7月5日至7日,杨继龙老师带领谢睿怡、陈琳婧、王佳怡三名同学赴上海交通大学参加全国首届青年全球胜任力发展论坛(ICDC-SJTU)。该论坛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战略下学生全球胜任力培养”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80多所高校的617名师生参与。在此次论坛中,谢睿怡同学荣获“优秀报告”奖。三位同学的精彩报告不仅展示了学院学子针对全球治理相关问题的深度思考,更是生动展现了学院在青年全球胜任力培养工作上的扎实成绩。

值得一提的是,7月12日至14日,由学院主办,华侨大学承志国际关系协会承办,厦门大学模拟联合国协会协办的华侨大学第六届承志模拟联合国大会成功举行。大会立足专业坚实基础,继承历届优良传统,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共设置2024阿拉伯国家联盟首脑峰会、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主新闻中心三个会场,围绕阿拉伯国家间安全合作、应对亚太经济转型与挑战等国际关系时政热点议题展开讨论。与会同学们积极磋商,力求合作,充分展现当代青年学子的国际视野和卓越风貌。

“跨界”讲座启新程,助推学业成长双飞跃

7月8日和10日下午,学院分别邀请了厦门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信息学院、电影学院副院长姚俊峰教授和国贸会展厦门外服企业服务中心市场营销部黄夏琪经理,为同学们带来了题为《人工智能的机遇与挑战》和《未来职场,你准备好了吗?》两场专题讲座。

“跨界”讲座现场

姚俊峰的讲座深入浅出,从人工智能的多个维度出发,为同学们揭示了该领域的机遇与挑战,以及研究工作的现状与成果。他通过丰富的案例和视频,生动展示了人工智能在娱乐、艺术、陪护、教育等多领域的应用,特别是与非遗文化的结合,分享了各种大数据模型的使用体验,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人工智能的无限魅力和广阔前景。黄夏琪的讲座聚焦于未来职场的准备,从职业生涯规划、简历制作和面试技巧三个方面,为同学们提供了全面而实用的指导。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生动的案例分析,她引导同学们从心理层面认识和接受自己,明确个人优势和未来职业方向。这两场讲座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体系,还拓宽了学生的跨学科视野和实践能力。

“夏季学期不像春秋季学期一样,有紧密的课程安排,这让我们可以更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更深入地探索感兴趣的领域、参与有意义的活动。回顾这段时光,我深刻体会到了夏季学期带给我们的独特价值。它不仅是对常规学期学习内容的补充与深化,更是我们个人成长与能力提升的重要契机。”2023级本科生林萱慰说。

据悉,近年来,学院持续推进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院长王秋彬指出,学院的夏季学期教学安排遵循“实践性、国际性、学术性、前沿性、特色化”原则,着力挖掘学科潜力、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整合校内外资源,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旨在促进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和一流专业的内涵式建设。

地 址:中国 福建 厦门 集美大道668号 邮编:361021

电 话:0086-592-6162101 E-mail:cir@hqu.edu.cn

版权所有 1996-2019 华侨大学 闽ICP备05005476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