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举办“拜登时代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学术研讨会

作者: 时间:2020-12-15 点击数:

12月12日晚,拜登时代“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线上研讨会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主办、华侨大学社科处/信息专报中心合办,来自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国资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日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英国利兹大学、暨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外交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China Daily、CGTN、华侨大学、厦门广电集团、新浪国际、福建自媒体协会等高校和新闻媒体机构的学者和传媒届颇具影响力的专家参加本次会议。

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林宏宇教授主持了会议,华侨大学党委书记徐西鹏教授致辞。徐西鹏书记在致辞中提到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国际舆论场西强我弱现象依然存在,疫情后的中国国家形象构建面临巨大挑战,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是各界关注的焦点,而将优秀中华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也是华侨大学的重要责任。

英国利兹大学孔子学院院长檀有志用口罩的故事形象讲述应该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研究员寇立研提到,中美正在以不同的方式回答“修昔底德之问”,此次疫情防控答卷,中国作为“学霸”应该把故事给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讲好,但是要主义方式、分寸与时机。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陈菲教授从中国与印尼关系角度探讨应该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他提出,我们可以借鉴上世纪70年代日本对印度尼西亚的投资模式,不追求大量资源类的投资而是一些能够切实解决大规模就业问题的企业,让东南亚国家实实在在得到中国的帮助。China Daily新媒体中心总监高启辉认为目前外宣环境并不乐观,美国媒体经常将一些非政治化内容转向政治化和安全化并且存在大量标签化宣传,因此,我们要更有重点地讲好中国故事,用更多理论思考驳斥外国质疑。CGTN评论部编导沈诗伟提出,讲好中国故事,要设置宽泛议题,加强反贴标签能力。要具备讲好中国多元的复杂的故事的能力,以事实为依据引导公众得出结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编辑部主任徐进指出,中国故事应该对谁讲的问题尤其值得思考,应该将讲述对象作出敌友的分类从而以不同的工作态度和方式更有针对性地讲好中国故事。人民日报国际版主编孟祥麟提到,办好自己的事是讲好中国故事最大的底气,应正确看待讲中国故事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需提高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和有效性,统筹各种力量和资源,努力实现中国观点的世界性表达。

北京外国语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副主任周鑫宇教授提出,要讲对方关心的话题,例如美国社会关心的气候变暖、女性权利、种族主义和阶层问题等,从而进入舆论场中心。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丁洁主任从三个角度总结未来如何处理中美关系,即“不会好”“不会打”和“我们争取好好谈”。全国青联常委、福建自媒体协会会长雷希颖博士认为,目前中国在讲故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观点性传播太少,导致大量负面信息充斥海外社交媒体平台。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马立明新颖地提出“景观理论”,我们应利用新技术精巧打造足够大的媒介景象以起到讲述中国、表达中国的作用。尤其值得注意目前一些新的技术有助于网络景观的进一步塑造。厦门广电集团融媒体中心副主任辛振宇从融媒体角度指出,相对于宏大叙事,“短、精、小”,有灵气、接地气的小制作更具有吸引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驻伊朗记者雷湘平指出外宣人才短缺且流失严重的问题,认为需要培养懂国情、懂党性、懂外国文化的人才进行分战区的深耕细作。

最后外交学院教授,《外交评论》杂志执行主编陈志瑞和新浪国际部编辑文晶就讲好中国故事做了总结。陈志瑞教授认为应该从六个方面思考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其一,场域,传播要具有针对性,做到地区化和国别化。其二,位置,要以我为主,设置议程。其三,节奏,我们可以针对不同时代不同主题做专题讲述。其四,方式,我国外宣姿态应该是平等包容。其五,情景,传播中注意避免说教。其六,介质,新媒体存在过于碎片化的问题,因此要对传统媒体再发现。最后,新浪国际主编文晶提出,要借鉴一些外国驻华使馆借助微博建立话题,做国家形象推广的经验,从而能够为我所用,未来讲好中国故事仍然任重而道远。

地 址:中国 福建 厦门 集美大道668号 邮编:361021

电 话:0086-592-6162101 E-mail:cir@hqu.edu.cn

版权所有 1996-2019 华侨大学 闽ICP备05005476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