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陶赋雯副研究员主讲华园国关名家讲坛79讲
作者:李振宇、陈倩倩 时间:2024-11-06 点击数:
11月4日晚,上海师范大学陶赋雯副研究员莅临我院,于王源兴国际会议中心103会议室主讲华园国关名家讲坛79讲《情感史学与日本战后文化改造》,本次讲座由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谢婷婷主持,学院师生参加。
陶赋雯副教授运用记忆史学、区域国别学与历史人类学的跨学科方法论,聚焦数媒影像与历史资料,对战后日本的历史叙事、情感记忆与文化改造等问题展开讲座。她认为,当代历史出现了“情感的转向”,官方叙述与传媒产品影响受众情感,而情感又影响受众对于历史的态度与解读,并且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当战争的施暴者与受害者本人离世后,其后各代际进入“后记忆”时代(postmemory),依靠电影、文学、纪念馆等软性意识形态产品形成对历史的一定认识。此外,陶赋雯副研究员也指出,日本在战后的历史记忆塑造和文化产品出产中,未能有效地对战争罪孽进行悔罪,并且推出一系列娱乐化、美化以及浪漫化战争的文化产品,消弭战争历史的严肃性,不利于对于“历史遗留问题”的正确认识与最终解决。在现场问答环节,在座师生围绕“近代日本视角下的中国人形象”“关于中国自身创伤历史的文艺作品产出”等问题与陶赋雯副研究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据悉,当日下午,陶赋雯副研究员已在行政研发大楼主讲华大国关学术沙龙第3期、智库沙龙第1期,探讨《跨学科域外研究与知识生产》。她结合个人研究,深入分析了历史记忆传播与影像史学,认为当代历史记忆依存于影像,部分影像成为历史证据,对书写历史至关重要,激发了参与师生的热烈讨论。此次沙龙不仅深化了与会者对历史记忆与影像关系的理解,也进一步促进了跨学科域外研究在知识生产领域的融合与创新。
沙龙现场
讲座现场
初审:李萍茹
复审:李璇
终审: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