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举办“美国中期选举后大国关系走向”学术研讨会

作者: 时间:2018-11-13 点击数:

2018年11月11日,“美国中期选举后大国关系的走向:趋势与挑战”的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丙所会议室召开,本次会议由我院和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联合举办,共同研讨美国中期选举后中美关系与大国关系的走向。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防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亚太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外交学院、对外经贸大学等科研机构的近50位学者与会。

林宏宇院长与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陈琪教授在开幕式上分别致辞,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会议开幕式由我院院长助理黄日涵主持。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前院长陆忠伟作主旨发言,分析了美国中期选举的背景、大国关系的变化、美国特朗普政府外交政策走向以及中国应对之策。随后,学者们围绕3个大的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第一阶段的议题为“中美关系发展趋势与挑战”,由林宏宇院长主持。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刘建飞就中期选举后中美关系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目前多极化仍处于发展之中,中美关系的外部环境中仍存在较多的发展机遇。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副院长唐永胜提出要从大局观的角度看待中美关系,中国要做好相应的战略选择。外交学院的副校长王帆提出,对于中美关系未来的严峻性要有充分的认识,中美关系不是美苏“冷战”的再现,但可能是一种新形式的中美对抗。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就中美贸易战问题谈了自己的几点看法,分析了中美贸易战的现状、对中国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提出中美贸易战中真正损失的是美国而不是中国,美国经济短期看好,但长期堪忧,中国应对中美贸易战保持信心。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滕建群全面分析了中美目前战略竞争的现状,提出目前中美战略竞争中是敌强我弱。南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刘丰就如何定位中美关系提出了个人看法,认为从理论化的角度上来看,中美关系性质的变化是有限的,总体上仍是合作的对手,提出中美竞争是一种常态,但应该被管控在一定范围内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尹继武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了中美关系中沟通的问题。随后,外交学院教授、《外交评论》主编陈志瑞和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陈琪对第一阶段讨论进行了精彩点评。

第二阶段由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刘建飞主持,议题为“其他大国关系变化趋势与挑战”。在本阶段,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关贵海就俄美关系重启的可能性进行了评估,提出美国中期选举结果对于俄罗斯而言消极影响大于积极影响,俄美联手对抗中国的可能性并不是很高。我院助理教授杜晓军从美日关系角度分析了美国中期选举的影响,提出美国中期选举对于美日关系没有直接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院周边外交研究室主任王俊生就目前美朝关系对朝鲜半岛核问题的影响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未来朝鲜半岛局势的发展趋势。我院助理教授范强从日本智库的角度分析了中美关系变化下中日关系的走向。随后,《现代国际关系》杂志主编、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王文峰对本阶段发言作出了精彩评论。

会议第三阶段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滕建群主持,主题为“美国及相关问题与趋势研究”。在本阶段,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谢韬从民意调查数据分析了美国社会的保守化趋势。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王文峰从美国中期选举的结果分析了美国政治的走势,提出特朗普政府在国内政治决策上不会有太大变动,但在美国法官任命方面权力可能会增大。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左希迎提出看待中美关系应跳出贸易战和中期选举,要有更宏大的视野,目前根本的是要同美实现和解,时间是关键问题。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檀有志从网络空间角度分析了特朗普政府期间的中美博弈现状。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李永成认为中美关系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乐观的,即使有问题也是常态。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龚婷分析了中美经济竞争的现状、前景和影响,提出在新形势下,要对中美关系应重新定位。最后,外交学院教授、《外交评论》主编陈志瑞对发言进行了总结和点评。(供稿人: 王英杰  刘秋实)


 

地 址:中国 福建 厦门 集美大道668号 邮编:361021

电 话:0086-592-6162101 E-mail:cir@hqu.edu.cn

版权所有 1996-2019 华侨大学 闽ICP备05005476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