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角下的中国与世界——首届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论坛

作者: 时间:2018-06-05 点击数:

“一带一路”视角下的中国与世界

                                 ——首届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论坛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十九大”召开后,中国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进入“新时代”发展阶段的关键一年,同时还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第5个年头。对于国家全力支持建设、影响国际格局以至人类未来的“一带一路”,在校研究生也渴望发出自己的声音。基于此,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会联合校内其它学院的研究生,发起“一带一路”学术论文征集,展开跨学科的学术研讨,促进不同学科研究生间的交流学习,激发研究生的学术热情,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进而改善和提升我校的学术氛围。

6月2日上午,“一带一路”视角下的中国与世界——国际关系学院首届研究生论坛正式举办。此届论坛吸引了校内外诸多学子的积极投稿,获得了广大研究生、本科生的广泛响应。经过长达一个多月征集,我院国际关系、世界史专业的8位研究生和2016级本科生胡茵撰写的学术论文成功入围,并且每位同学针对个人研究思路、文章脉络、投稿规划等进行了详实的汇报。此次活动也邀请到学院副院长陈文寿教授、李继高老师、杜晓军老师、郑建成老师作为评委,对学术论文进行点评。

同学们学术论文内容以“一带一路”为中心,向各个领域进行延伸。论坛开篇,由吴翔同学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行性路径进行精彩论述,郑建成老师建议以问题为导向、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行性方案。周威同学论述在当今中泰关系背景下,中国企业在泰国投资风险分析,杜晓军老师提出可以对中国企业在泰国投资风险进行测评,出具风险评估报告,将来也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泰国投资顾问。还有杨宏伟同学以华侨大学营为案例浅析“中国寻根之旅”在侨务公共外交中的作用,杨宏伟亲自带队华侨大学营,与参营学生近距离接触,获得一手资料,论文内容充实、分析深刻。其中,2016级本科生胡茵同学的《从电影<头号玩家>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获得了四位评委的一致好评。陈文寿老师提出此篇论文以小处着眼、问题导向,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题目新颖、抓人眼球、立意鲜明。最后,苏哲和肖伊然同学精彩演绎了关于厦门侨乡、晚清南洋华侨生活的论文,大量田野调查数据,还有深厚文言文案卷支持,获得了评委老师高度赞扬,并鼓励两位同学继续努力。

论坛接近尾声,陈文寿老师指出同学们论文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比如题目过大,参考文献略显单一,部分细节的不到位等等。评委们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也给予了解决方案,李继高老师建议以个案分析为切入点,对于不好定义的概念可以用具体事例和个案来阐述,杜晓军老师表示要善于运用逆向思维,理论与案例紧密结合,并对广大研究生们的报告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四位评委老师也对同学们积极参与投稿和参加论坛的热情赞赏不已,对研究生的未来提出了很高的期许。

本次论坛圆满结束,也带给广大研究生们满满的收获。通过本次学术论坛,我院老师、同学们之间交流、分享了学习、读书经验,提高了知识水平,取长补短,将有助于提高我院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技能,提高广大研究生的学术热情。

地 址:中国 福建 厦门 集美大道668号 邮编:361021

电 话:0086-592-6162101 E-mail:cir@hqu.edu.cn

版权所有 1996-2019 华侨大学 闽ICP备05005476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